评论:台湾工商界跨海赴交流让两岸经济“脱钩论”不攻自破******
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电 题:台湾工商界跨海赴交流让两岸经济“脱钩论”不攻自破
中新社记者 容海升
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日前在厦门举行,刘兆玄接任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后排除万难首次率团赴会。这也是中共二十大闭幕后,两岸企业家共同参与的首场高规格经贸交流活动,是该企业家峰会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在线下举办年会,实属不易。
自上世纪80年代末两岸开放民间往来,两岸经济合作领域逐步扩大,尤其是两岸企业家峰会成立的近10年来,两岸产业分工合作更加密切,产业依存度融合程度不断提升。两岸之间合作共赢、互利互补、联系紧密的经济格局业已形成。当前两岸关系复杂严峻,台湾工商界仍然踊跃跨海参会,体现出这一格局继续壮大是两岸的共识,是双方工商界的共同意愿。
尽管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大肆限缩两岸经济交流合作,阻挠正常经贸往来,但从峰会年会的参会情况及成果来看,两岸经济合作没有“降温”。大陆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,两岸经贸合作依然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遇,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。
台当局相关统计显示,今年1至10月,台湾对大陆及香港的出口总额占比为38.8%,年增速出现放缓迹象。有人认为,这意味着台湾经济对大陆倚靠程度降低。但岛内同时有分析回应,对台湾而言,大陆巨大的市场仍具有不可替代性,这是两岸经贸长期向好的最重要原因。两岸经贸规模在经历长期高速增长后,增速放缓是正常波动。
今年1月至11月,两岸贸易额达2945亿美元,给台湾带来约1438亿美元的巨额贸易顺差。不少在大陆的台企生产经营逆势增长,一些大企业增资扩产,今年新增9家台企在大陆上市,总数已达58家。
台湾工商界跨海“登陆”赴交流,让两岸经济“脱钩论”不攻自破。事实证明,两岸经济密不可分、断不了链,唯有加强合作才能更多造福两岸同胞,台湾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也才有更大确定性和更坚实依靠。大陆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意愿稳定不变,政策举措出台持续丰富,符合两岸共同利益诉求。只是,随着大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台商投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。
大陆经济高速发展的数十年间,台商在大陆投资以制造业为主,自我配套能力强。如今,在大陆内需拉动的经济发展以科技化为核心的背景下,两岸高科技企业正在走向竞争关系,这对台商投资产生挤压效应,需要两岸双方正视。但竞争不代表不能互补,更不意味两岸经贸合作的终止。台商唯有转变发展理念,主动适应大陆经济环境变化,才能谋求更好发展。
今年适逢两岸打破隔绝、开启民间交流35周年。对于两岸正常经贸往来,大陆的态度一以贯之,即支持、鼓励、欢迎两岸经贸界人士多交流、多合作,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、融合发展。(完)
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举办首个馆藏特别展******
中新社香港2月2日电 (记者 韩星童)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1日公布,将于22日起举办首个以本馆馆藏为主的特别展览“金彰华彩─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梦蝶轩藏古代金器”,展出200多件(套)精美的古代中国金器。
据悉,该展览展期为2月22日至9月25日,将展出200多件(套)精美的古代中国金器,其中大部分展品是由梦蝶轩主人卢茵茵与朱伟基捐赠。
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表示,是次特别展览是香港近年来最大型的金器展览,集中展示黄金制品在中国过去3000多年历史中的艺术和技术成就,探讨金器在古代政治活动、文化生活以及跨区域互动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。
图为航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(无人机照片)。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据悉,将在展览中展出的金器,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8世纪,部分珍品包括古代贵族华丽的金饰及其马匹和马车的装饰品,虽经世代沧桑,这些精美的器物仍金光闪耀,当中大部分器物更是首次公开展出。
是次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,第一部分展示公元前18世纪中国与欧亚草原地区的早期金器;第二部分聚焦公元7至10世纪期间唐朝与吐蕃王朝的金器,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指出,这些互动交流是古代丝绸之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;第三部分则呈现古代中国金器制作辉煌时期的成就,展示辽宋至明代黄金制品呈现的本土化和民族交融特色。
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表示,随着香港重新迎来世界各地的旅客,很高兴能向旅客呈献本馆的首个馆藏特别展览,展示古代中国独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与演变,让观众了解中华民族的一体多元,诱发深层次的文化欣赏。
吴志华也提到,今年是国家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十周年,博物馆将通过是次展览弘扬中华文化,进一步确立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枢纽的角色,让世界各地观众领略多彩多姿的中华文化艺术。(完)
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